古人的绰号

2021-03-19 18:19:01  编辑:取名技巧  
古人无论是以地名、官爵、作品得来的号、别号,世人所共知,得号者也可自以为荣。而作为绰号,或叫浑号、外号就不同了。有的是出于尊敬,有的则出于讽刺,有的是根据其生理特征,有的则依据行为举动等而形成的绰号,意义有褒有贬,在人世间有所流传。而对于被送号者来说,未必都能知道,有些就是知道了也难说能以接受。绰号起源较早,汉代以前绰号较少。
 
汉人绰号有的是根据德行送的,如东汉蜀郡成都人张霸,年纪小而知孝让,乡人号为张曾子;杨震被人称为关西孔子等,均属赞扬之义。魏晋南北朝时,绰号开始增多,唐宋两朝日趋普遍,明清时更为兴盛,时至今日尚未完全衰落下去。
古人的绰号
用在官场上的绰号,大致可以划分为贬义和褒义的。东晋初年,周颤任尚书左仆射,性嗜酒而且长醉不醒,时称为三日仆射。北齐大臣斛律光,少精骑射,后为都督,能射飞雕,每射必中,时称落雕都督。唐高宗时宰相李义府,外柔内奸,被人命号为笑中刀,即笑里藏刀,又以柔内害物,号为人猫(或称李猫)。
 
唐武则天时宰相苏味道,自称凡事模梭,以持两端即可,人称苏模棱。宋神宗时宰相王珪,自执政至宰相共历十六年,无所建树,只是取旨、领旨、传旨,人们号为三旨相公。与其同时的王子韶曾为监察御史等职,善于钻营,交结权贵要人子弟,被人称为衙内钻(衙内,宋代指贵家子弟)。
 
北宋末年的李邦彦,善词曲,能踢球,人号李浪子,想不到竟官为少宰,人称浪子宰相。明朝成化年间内阁大臣万安,只知叩头呼万岁,政治上无所建树,人们讥称为万岁阁老.万安与另外两个内阁大臣刘瑚、刘吉被人们称为:纸糊三阁老。刘吉本人又有刘棉花的绰号。就从这几个绰号中,可见人们对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或奸诈阴险的官僚是何等气愤。这些绰号也形象地勾勒出了封建官僚的丑恶嘴脸,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的绰号。
 
与此相反,还有褒义的绰号,是称颂那些正直的官吏的。东汉时洛阳令董宣,不畏权贵,惩治皇帝姐姐湖阳公主家奴仆,公主把状告到皇帝面前,他据理力争,强项不服,人们号为卧虎。宋朝包拯,廉洁奉公,铁面无私,不避权贵为民伸冤,人们称为阎罗包老。明嘉靖年间御史冯恩,举劾权臣,不避诛戮,威武不屈,北京士民赞叹这位御史口如铁、膝如铁,胆如铁,骨如铁,因称为“四铁御史”。这些绰号表明了人民对刚正官吏的赞扬和希望,从绰号也可以看到人心向背。
 
平民百姓中也有很多绰号,有的是以生理特征为名,在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中,有个于氐根,是因多胡子。有李大目,是因为眼大。有雷公,并非是姓雷名公,而是一个说话声音大的人。沙陀部人李克用,因一只眼失明,号称独眼龙。有的是以技艺为名号。在黄巾起义时,常山真定人褚燕,骠悍捷速过人,军中号为飞燕,其后统领张牛角所部改为张燕。近代武林高手河间张占魁,人称闪电手。
 
也有的是根据其使用的器物。汉宣帝在民间寻找到外祖母王媪,王媪乘黄牛车到京师,百姓称为黄牛妪。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队伍中,把骑白马的人称为张白骑。
 
有的是根据其行为而定其绰号。唐朝贾昌,因善斗鸡而被唐玄宗看中,成为驯养斗鸡的五百小儿长,陡然红了起来,当时号为神鸡童。在民间流传民谣《神鸡童》说的就是这件事。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中有一个叫芝麻李的,是因为在大灾之年,他把家中仅有的一仓库芝麻全都拿出来救济穷人,因而被为芝麻李。诸如此类,难以枚举。
 
小说《水浒传》中不仅梁山一百零八将人人都有绰号,其他人也有很多绰号。这些绰号准确地描绘了人物性格、特长或生理特点;作为宋朝人的绰号看来未必可靠,但作为元末明初绰号风行的反映,无疑是可信的。据《明末农民军名号考录》一书载,明末农民军中名号多达六百多个,象一只虎、八大王、小尉迟,闯塌天刘天王等都带着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心愿和追求。直到现代许多小说中也有很多绰号,作为塑造人物的方式.象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中的许大马棒、座山雕等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和特点,已成为土匪首领的代名词。赵树理笔下的弯弯绕、二诸葛、三仙姑等生动地反映了人物性格,成为人们习称某一方面人物的惯用词。
 
不仅文人学者,官僚、平民百姓有别号、绰号,至高无上的皇帝,有的也有自立的室名、斋号﹑群臣上的尊号和他人所送的绰号。
标签:绰号